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课程巡礼】省一流课程—— 数字赋能下自然资源资产核算虚拟仿真实验课程
2025年10月31日 15:03

本网讯:(韩德军 图文报道)

1、课程介绍

本课程适应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文明的需求,立足于自然资源管理“一张图”的大数据背景,以培养具有专业胜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创新应用型资源管理人才为目标,坚持“学生中心、问题导向、学科融合、创新实践”的实验教学理念,按照“虚实结合、以虚补实”的原则,以核算自然资源价值为切入点,首先选取森林资源,其次扩展到土地、矿产和水等资源资产,采用3D建模、动画、语音识别、人机交互等技术自主研发了自然资源资产核算虚拟仿真实验,以解决现实中自然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瓶颈。

2、特色与创新

(1)课程特色

1)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是中国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将成为《不动产评估》课程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但该实验存在时空、实地调研安全及实验成本有限等限制;因此申请建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让学生从业务受理到报告撰写完成,全流程参与,通过增加学习的趣味性、真实性,全面培养学生能力。

2)多种教育方式结合,保证教学质量

本项目结合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方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于一体;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将实验内容分解为若干子任务,明确任务目标,以有效完成任务为考核目的的实验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通过项目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完成一个森林资源资产核算项目的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

3)系统数据库可持续升级和扩充

为保证系统运行稳定,软件研发过程中将采用热更新技术,实现对资产数据库的统一管理,系统提供可扩展接口,后期仍可以持续建设,不断丰富数据库,这样对应的资产数据也会更加全面。

4)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本课程选择森林资源作为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的第一阶段实验对象,不仅相对于其他类型自然资源资产核算较为成熟,而且对其他类型自然资源资产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也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实践理念。由于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教学实验具有“对象范围广、步骤多、耗费大、方法新、执行困难”等一系列现实困难,通过接轨国际认可的SEEA核算规范和核算理念,参考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等国标行业技术规范,并在森林资源丰富和林业调查统计及评估重视程度高的贵州高校进行实操,确保了核算实验流程设计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5)实验系统的先进性

本实验综合运用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信息技术科学、自然资源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在3D高清森林实景模拟基础上创建了以真实森林为参照的虚拟场景,运用三维建模、动画等技术手段,高度仿真了森林资源调查、数据获取、资源统计、估价方法选取及核算等森林资源资产核算的全流程,使实验场景和实验对象更直观形象,知识获取和实验操作更全面深入;将大数据捕获技术应用于系统中,能自动识别学生数据获取和计算应用的准确程度,并给出记录和评定;内置多个数据搜集和整理线上表格,能够呈现学生核算过程中所需要的公式和图形,便于学生进行分析;通过键盘和鼠标使实验者双手在虚拟场景中操作,让学生如同亲临实境,感受互动。

(2)课程创新

1)沉浸式体验与交互性提升

利用数字技术构建高度逼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如通过三维建模、虚拟现实等技术,将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涉及的各种场景,如森林、矿产、土地等进行可视化呈现。学生可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自由操作和探索,如模拟土地资源评估中的实地勘察、矿产资源核算中的采样分析等过程,增强学习的沉浸感和参与度,这是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

2)突破时空与成本限制

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无需亲自前往实地,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减少了实地考察、实验设备购置等成本,也避免了一些因实地实验带来的安全风险,如在危险的矿产开采区域进行资产核算模拟实验。

虚拟仿真系统可以实现在线人机互动,并且实验开放程度高,只要在联网状态下便可进行联机实验操作,因此学生可以不限时间、不限地点、不限次数对各实验进行反复练习。并且,通过线上小测试,可以随堂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包括是否了解业务受理的流程,是否掌握外业作业的相关步骤等,并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数据驱动的精准模拟

借助数字技术能够收集和整合大量的自然资源相关数据,如地理信息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经济统计数据等。通过建立精确的模型,对自然资源资产的数量、质量、价值等进行精准模拟和核算,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核算方法和原理。

4)多学科融合与综合能力培养

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涉及地质学、经济学、环境科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可以将这些学科知识有机融合,通过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培养学生跨学科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

5)评估体系创新

该课程为真正意义上的全流程评估,从受理业务一直到评估报告撰写,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完成,保证学生全程参与,全面塑造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6)未来建设愿景

在AI技术飞速发展当下,数字赋能下自然资源资产核算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未来还将融入AI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智能交互与虚拟导师系统: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AI可以实现与学生的智能交互,充当虚拟导师的角色。学生可以随时向虚拟导师提问,获取关于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的知识讲解、操作指导和案例分析等。虚拟导师能够理解学生的问题意图,并给出准确、详细的回答,就像一个随时在线的专属教师,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自动化评估与反馈:AI可以对学生在虚拟仿真实验中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自动化评估。通过设定评估指标和算法,实时监测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数据处理是否正确、结论推导是否合理等,并给予相应的分数和评价。同时,AI还能根据评估结果,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反馈和改进建议,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提高。

风险预警与决策支持:在自然资源资产核算过程中,AI可以结合相关数据和模型,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警,如资源过度开发、环境破坏对资产价值的影响等。同时,基于AI的决策支持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景和目标,为学生提供多种核算方案和决策建议,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习如何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虚拟仿真数字教材建设:未来将本课程的虚拟仿真融入数字教材中,形成对传统教材形态、教学模式与学习体验的系统性重构,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以“交互性实践”为路径,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虚拟场景,使数字教材从“静态阅读载体”升级为“动态学习生态”,支持多终端适配,内容素材可持续迭代。

3、教学团队

课程团队主要成员

序号

姓名

出生年月

单位

职务

职称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承担任务

1

韩德军

1980.12

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教授

1808038695

25866333@126.com

实验框架构建

2

彭昱

1980.1

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讲师

13339600837

75969729@qq.com

自然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设定

3

程亭

1980.9

贵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教授

15185128901

6831202@qq.com

资产评估理论研究

4

李扬

1983.9

贵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讲师

15180892667

120422172@qq.com

虚拟教学流程研究

5

刘建忠

1979.6

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高级工程师

18984120069

281618922@qq.com

森林资源调查项目指导

4、建设成果

(1)教学成果

1)教改课题:

①2019-2020学年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贵州财经大学,《不动产评估》,负责人:韩德军、彭昱

②校级教学改革项目,贵州财经大学,《贵州高校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研究》,2007—2009年,负责人:韩德军

2)教改论文:

[1]韩德军.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若干问题探究——以改善学生系统的科学研究能力为视角[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1(06):29-30.

[2]韩德军,姜丽,刘建忠.数字化测图课程实验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J].才智,2014(31):48+52.

3)教学奖励:

①2021年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好课程评比优秀奖,贵州财经大学,《供给侧创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贵州省湄潭县宅基地制度改革实践案例》,负责人:韩德军

②2011年度“5+1”教学评比二等奖,贵州财经大学,《地籍测量》课程实验教学,负责人:韩德军

4)参加会议及交流:

2024年1月5日—8日厦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建设与申报研讨会》

5)学生参加竞赛

2022年全国大学生不动产估价大赛二等奖

2023年全国大学生不动产估价大赛获三等奖

2024年全国大学生不动产估价大赛获二等奖

2025年全国大学生不动产估价大赛获三等奖

(2)科研成果

1)课题:

(1)教育部重大招标子课题,《我国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理论与方法研究》,2019.8-2025.2,子课题,负责人

(2)商务部联合基金项目,《基于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土地资源资产负债核算机制研究》,2016.9-2018.9,负责人

(3)贵州省哲社基金,《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2015.6-2018.6,负责人

(4)贵州省教育厅自科项目,《贵州省城镇化与耕地时空变化耦合关系研究》,2015.9-2018.9,负责人

2)学术论文:

[1]《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理论框架与价值量化途径研究》,发表于《价格理论与实践》,2022(11).

[2]《典型国家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机制比较与中国化体系构建》,发表于《财会通讯》,2022(19).

[3]《德国自然资源核算与管理经验借鉴》,发表于《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21(04).

[4]Dejun Han,Xia Yuan, Jianzhong Liu. Land Resource Liability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Account Construction.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237 (2019) 032061.

[5]韩德军,冯应斌,敖贵艳.城镇化进程中贵州省典型县域耕地保护时空变迁[J].中国发展,2019,19(04):54-61.

[6]曾丽娟,韩德军.德国自然资源核算与管理经验借鉴[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21(04):56-58.

[7]江君琴,韩德军,甘华军.中外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比较与启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05):151-153.

[8]蒋鸥,韩德军.林地资源资产价值核算理论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 2021,41(17):63-66.

3)科研奖励:

贵州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贵州省政府,科研论文《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的进化博弈论解释》

4)软件著作权:

《数字赋能下自然资源资产核算虚拟仿真实验系统V1.0》

一审|涂静美

二审|张月娥

三审|廖承红

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版权所有
校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大学城贵州财经大学 邮编:550025